上千年歷史的鴿哨白倉老人做的那叫個絕
來源:山西新聞網(wǎng)--山西晚報
發(fā)表時間:2014-08-23 10:11:43
瀏覽數(shù):7112
轉(zhuǎn)到我空間 分享到隨寫
碧藍的天空中,一群鴿子優(yōu)雅掠過,隨之而來,一種琴瑟般的空靈之音灌入耳鼓,時宏時細,忽遠忽近,亦低亦昂,使人心曠神怡。這種聲音就是鴿子身上戴的鴿哨發(fā)出的。
鴿哨又名鴿鈴,是一種民間風物,已有上千年歷史。隨著社會變革,如今的年輕人對鴿哨已經(jīng)很生疏。近日,記者在大同縣后鋪村了解到,這里有一位手工制作鴿哨的堅守者——白氏鴿哨傳人、78歲的白倉老人。
材料多是自家院里種
與大多數(shù)種滿瓜果蔬菜的農(nóng)家小院不同,白倉家的院子里別有景致。院中蔓藤架上,垂下一個個嫩綠的小葫蘆,緊靠西墻,居然生長著一叢茂盛的葦。院里到處堆著竹子,比乒乓球大不了多少的小南瓜隨處可見。
“這些都是做鴿哨的材料,除了竹子種不了,其它都是自家院里種的!8月20日,記者造訪時,白倉老人正坐在葦子前的一張小桌邊,一刀一刀地刻著。桌上,鋸、刀、剪等工具足有十多種,葫蘆、南瓜、竹子經(jīng)過多次的削刻打磨,變成了一個個小構件,穿插鉚粘,再上兩道漆后,一個鴿哨就成了。
白倉雖已年逾七旬,但耳聰目明,手腳麻利,他饒有興趣地向記者講解起了鴿哨的制作和結構。
竹筒削薄后做鴿哨的“嘧”;葫蘆用來做“哨”,相當于樂器中的音箱,根據(jù)筒數(shù)多少,“嘧”分為二嘧、三嘧,哨則是單個的;葦做插在鴿尾上的“管”。另外,還要用竹子做放置在管和哨底之間的“斜”,“斜”的作用主要是保證鴿子朝任何方向飛翔時哨都能發(fā)出聲響。
純手工制作是最大特點
制作鴿哨是白家的祖?zhèn)魇炙,到白倉這兒已經(jīng)不知道傳了多少代了,白氏鴿哨的最大一個特點就是純手工制作。
現(xiàn)在有的工序可以用機器代勞,但是老人不愿意,“用雙手一刀刀刻出來的東西,輕便,鴿子飛起來不累贅。更重要的是,手工做出來的原汁原味,有靈性!崩先四贸鲆粋造型獨特的鴿哨,頗為得意地說:“這個叫‘白氏十三太保鴿鈴’,是鴿哨中的上品,能發(fā)13個音,重不過十幾克,背在鴿子身上一點兒都不影響飛行,這就是咱手工工藝的優(yōu)勢!
手工工藝雖“原汁原味”,但做起來并不容易!捌胀澤谝惶炷茏5個,工藝上再講究些的,也就能做一兩個。”一刀又一刀,那張已陪伴了老人三十多年的老桌子,桌面坑坑洼洼,邊緣處的豁槽有一寸多深。
沖著鴿哨外村姑娘嫁入白家
在農(nóng)村,除了種地,如果還能有一門手藝,那應是眾鄉(xiāng)鄰艷羨的,白倉的經(jīng)歷也印證了這一點。
上世紀五六十年代,二十歲出頭的白倉雖癡迷于鴿哨的制作,但由于時代的原因,這門手藝并未給他帶來任何生活上的變化。改革開放后,越來越多的人養(yǎng)起了鴿子,白倉的鴿哨跟著火了起來,一年能賣七八千塊錢,不到兩年就成了萬元戶。很快,白倉成了縣鄉(xiāng)致富典型。不僅當?shù)厝藖碣I鴿哨,不少外地人也慕名而來,甚至還有外國人揣著外匯券來買。這段時期,一個越傳越玄乎的傳言,讓四十歲出頭的白倉娶到了媳婦!霸谕獯澹屠下犎苏f后鋪有個姓白的后生,左手拿著一堆鴿哨賣,右手一把把往回摟錢。俺就沖這,找著白倉成了親。”白倉的老伴說起這檔子事,絲毫不避諱當時的“功利”思想,但話鋒一轉(zhuǎn)還是歸了正題:“能把一門手藝做好,人也一定賴不了!敝螅拮映闪税讉}的徒弟,夫妻倆共同干起了這行。
養(yǎng)鴿人少了鴿哨市場小了
近些年,這門行當日顯頹勢。養(yǎng)鴿子的人少了,鴿哨市場自然也就小了,白倉的絕技也就少有用武之地了!半m然一年還能賣七八千塊錢,但和當年的七八千,就是兩個概念了!卑讉}說,靠著這門手藝,目前和老伴養(yǎng)老還不是問題,他最發(fā)愁的是,他和老伴百年之后,這門手藝也就跟著沒了。“其實,我家小子也會全套手藝,但這手藝養(yǎng)不了家啊!睘榱四軖旮嗟腻X,白倉的兒子空揣鴿哨手藝,長年在外跑煤車。
記者從大同縣文廣新局了解到,2010年,白氏鴿哨以獨特的工藝、悠久的傳承,成為大同縣第一批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,目前正在申報市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。
后鋪村掛職干部楊生貴告訴記者,和許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一樣,白氏鴿哨面臨最大的困難同樣是傳承,無法解決這一問題,藝術生命力再強,也難以改變失傳的命運。
本報記者 劉俊卿
免責聲明:本網(wǎng)凡是由用戶發(fā)布的文字、圖片、音視頻等資料,其真實性、準確性和合法性由信息發(fā)布人自行承擔,并負法律責任。賽鴿資訊網(wǎng)不提供任何保證,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