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旬“鴿司令”王守義(圖)
來源:山西晚報網(wǎng)
發(fā)表時間:2011-03-28 15:54:08
瀏覽數(shù):3250
轉(zhuǎn)到我空間 分享到隨寫
75歲,“統(tǒng)領(lǐng)”著400多羽信鴿。家住省城文源巷的王守義老人在自家住的樓房樓頂養(yǎng)著400名“士兵”,自己儼然一個“鴿司令”。
每天清晨,王守義老人利落地爬上3米多高的木梯,進入他的鴿舍,開始“點兵”。隨后,老人開始給信鴿喂食、喂水。鴿食由玉米、高粱、綠豆、豌豆等10余種雜糧搭配構(gòu)成,水則嚴格講究溫度。這套科學的辦法讓老人培育、改良出不少名鴿種。老人再把它們贈予或交換給各地的鴿友,廣交朋友、開闊視野。
不一會兒,吃飽喝足的信鴿開始在空中翱翔,成為藍天、大廈間的風景。此時,老人走入鴿籠,巡視檢查正在孵化的鴿蛋。進入2000年后,諸多因素讓養(yǎng)鴿人慢慢變少,而一些養(yǎng)鴿人為追逐信鴿大賽的高額獎金更是不計投入,把信鴿送進高價建起的“工棚”。為賽而養(yǎng),讓人鴿之間失去了那份天然的情感。
早在1964年,青年時代的王守義就開始養(yǎng)鴿,當時養(yǎng)了近20只觀賞鴿。兩年后“文革”開始,鴿子不敢再養(yǎng),便托人帶到大同市悄悄放生。到了上世紀80年代,王守義和省城的10余個人一起,成為了第一批成規(guī)模喂養(yǎng)信鴿的人,并在1984年作為山西的兩名代表之一,參加了在上海舉行的中國信鴿協(xié)會成立大會。上世紀90年代初,王守義成為了山西省信鴿界競賽項目的管理人,負責每年春秋兩季的信鴿大賽。當時信鴿愛好者人數(shù)空前高漲,每次比賽都有12000羽以上的信鴿起飛。
多年來,王守義的鴿群給他帶來了輝煌的“戰(zhàn)果”,200公里、300公里、500公里、700公里、1000公里各項賽事奪冠無數(shù),1000公里競飛的比賽,老人的“士兵”48小時便能完成。
1.吃飽了,就得多活動
2.鴿食由玉米、高粱、綠豆等10余種雜糧搭配而成
3.“士兵”的“身份證”
4.每羽鴿子都是王守義老人的心肝寶貝
5.照顧這些信鴿,老人每天要爬上爬下好多次
6.檢查正在孵化的鴿蛋
免責聲明:本網(wǎng)凡是由用戶發(fā)布的文字、圖片、音視頻等資料,其真實性、準確性和合法性由信息發(fā)布人自行承擔,并負法律責任。賽鴿資訊網(wǎng)不提供任何保證,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。